1992年9月下旬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3团第4连的战士们,发起了对一座没有名字的高地的突袭。该高地由韩国军队驻守,只有两个排的兵力守卫。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,韩国军队毫无准备,甚至没有时间呼叫增援,便迅速溃败。不到40分钟,战斗就已经结束。这类小规模突袭在朝鲜战场上并不罕见,但这一次却因某些特殊原因,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并被记录在朝鲜战争的史册中。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战术行动,更关系到上甘岭战役的战略预判。多年后,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在他的回忆录中坦言:当时自己确实做出了战略上的误判。那么,事实真是如此吗?
1. 美军摊牌
1952年9月,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詹姆斯·奥尔沃德·范佛里特向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提交了一份详尽的作战报告。报告中,范佛里特将军附带了一封信给克拉克将军,提出了扭转战局的计划。他认为,为了改变当前被动的局面,必须先发动小规模的进攻行动,让敌人陷入防守,进而打破其攻势。范佛里特在信中提到,自从1951年10月和11月的战斗后,联合国军一直处于被动状态,伤亡惨重。
展开剩余86%根据范佛里特的分析,美军第9军计划派遣两个加强营的兵力,夺取战略意义重大的597.9高地(三角形山)和537.7高地(狙击兵岭)。这些高地的占领,将迫使志愿军后撤1500至2000米,无法继续有效监视美军第7师及南朝鲜第2师的防区。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像两根尖锐的锥子,深深刺入美军防线,范佛里特每天都感到这两座高地如同一根刺在喉咙里,令他不堪忍受。
范佛里特详细列出了志愿军防御阵地的部署,他指出志愿军的兵力配置很薄弱,最多只有两三个连的兵力。基于此,他预计,夺取这两个高地只需要三到五天时间,且预计伤亡不会超过200人。范佛里特在报告中表示,必须采取行动,以摧毁敌人的夜间突袭能力,并通过强大的火力压制志愿军。
范佛里特向克拉克建议,立即批准此计划,以改善金化北部的防线,扭转战局。克拉克将军仔细审阅后,认为这是一个“几乎必然成功”的计划,两个营的兵力,加上火力优势,面对只有两三个连的志愿军,胜利几乎可以预见。特别是在当时杜鲁门总统面临选举压力的背景下,这一胜利将极大提升美国民众的信心。因此,克拉克批准了这一计划,作战代号“摊牌作战”。
这个代号来源于扑克中的“摊牌”——当你确信自己的牌必定能赢时,就会将它们摊开,毫不保留。范佛里特的信心可见一斑。得知计划获批后,范佛里特如同孩子般兴奋,因为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。他的妻子海伦提醒他,再过两个月就到了退役年限。当天晚上,范佛里特特地打开了一瓶白兰地,庆祝这一时刻。
2. 地震前的先兆
大地震总是伴随着一些异常现象,气象、水文、甚至动植物都会表现出异样的反应。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,1952年8月中旬的某些迹象,已经暗示了美军即将采取行动。
当时,第15军在五圣山和菊亭岘等地设有观察所与窃听所,捕捉到一些重要的敌情动向。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将军多次亲自带队前往金化视察,许多高级军官抵近了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北山。与此同时,志愿军第45师的前沿阵地上,接连有三名哨兵被敌侦察队抓走,这种情况令指挥官们开始警觉。
美、韩军的小股部队频繁进行试探性进攻,向五圣山一线阵地发起攻击。美军第九军的炮群似乎在有计划地摧毁五圣山的防御工事。敌方的侦察机增加了飞行次数,火炮数量明显增加,工兵和韩国劳工也开始在金化一带进行道路拓宽和平整作业。物资运输车队的数量增加到每次超过25000辆次,这一切都表明,美军准备在五圣山正面发动大规模进攻。
中国志愿军高层迅速感知到了敌军的异动。时任司令的彭德怀因病回国,邓华将军暂代职务。经过多次讨论和分析,邓华判断,敌人必然会发动大规模进攻,但具体方向尚不明确。因此,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,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,邓华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,发起秋季攻势,从9月14日开始,沿着180多公里宽的战线,志愿军的8个野战军展开连续的战术性反击。
第15军的第45师选择了敌军南朝鲜第2师守备的注字洞南山作为攻击目标。这个山头孤立险要,控制它将极大威胁到五圣山的侧翼。于是,第15军决定通过此次攻击来打乱敌人部署。
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场景,1952年10月5日的夜晚,第15军第45师第4连在打扫战场时,突然发现了一名不速之客——一名南朝鲜军的上尉参谋向志愿军投诚,并提供了敌军的情报。该上尉名叫李杰求,他声称,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将联合发起进攻,目标正是志愿军第15军的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。这份情报使秦基伟军长陷入了深思,他意识到这场战斗可能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。
3. 决断时刻
面对敌人的行动,秦基伟将军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。这时,他必须判断敌人的意图,决定如何部署兵力。与其说这是一次战术上的决策,不如说是一次对于战争局势的深刻理解。
上甘岭的地形复杂,597.9高地(三角形山)和537.7高地(狙击兵岭)海拔均超过480米,而五圣山的海拔则高达1061.7米。即使志愿军夺取了这两个高地,依然面临五圣山这一易守难攻的险地。
秦基伟在视察战场时,意识到五圣山的地势对敌我双方至关重要。为了避免敌人从西方山或斗流峰等方向发起侧翼攻击,他决定加强防御,特别是在西方山一带。然而,他并未将五圣山作为最可能的敌人进攻方向。因此,第15军调整了兵力部署,加强了西方山和斗流峰的防守。
多年后,秦基伟自认为当时做出了战略失误,但他所做的决策,并非完全错误。事实上,范佛里特一直以冒险著称,他的战术思路或许并非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。秦基伟的决策成功限制了敌人的行动,将战事局限在上甘岭一带,为志愿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4. 10月14日的前夕
1952年10月8日,朝鲜停战谈判再次在板门店召开。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森对中方提出的条款表示傲慢,声称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。四小时后,“联合国军”司令克拉克便下达了“摊牌作战”的命令。
范佛里特迅速召开作战会议,决定将战斗时间定在10月14日。此时,美军第7师已经准备好进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-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-专业在线配资-低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